游客
题文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填“大”或“小”)。
(2)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这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___________;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蜡烛燃烧后还生成了    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实验,请回答:

(1))在上图中写出标数字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
(2)若用加热高锰酸钾来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制取和收集装置是(填装置序号),反应的表达式为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水槽中出现紫红色,最可能的原因是;实验结束时,应该先,后,目的为了。若用E装置收集O2,应在
时开始收集;若用C装置收集O2,验满的方法是
(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应该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反应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反应很剧烈,据此提出实验安全注意事项是_________(填序号)①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②用体积较小的反应容器③加热反应物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药品是_____和(填名称),反应的表达式是_________。若用C装置收集CO2,验满的方法是。为了得到二氧化碳气体,甲、乙两个化学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上图所示的F发生装置。你认为可行吗?,若不合理,应如何改正?
(5)加热铜绿应选择装置进行实验(填装置序号),反应表达式为。若实验结束发现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写出一种可能的原因)。
(6)联想: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得氨气。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制取氨气应选择装置(填装置序号)。请写出氨气和氧化铜(CuO)反应的表达式

写下列反应的表达式,并回答问题
(1)镁条燃烧 ,利用镁条燃烧能的现象,镁被用来制造烟花;
(2)加热碳酸氢铵,该反应基本类型为
(3)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前要在瓶内,目的是防止,使集气瓶炸裂;该反应基本类型为
(5)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此反应可用于检验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净化水的方法很多。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

在农村人们常常饮用河水,河水中常含有大量的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一般可用次氯酸杀死细菌。将漂白粉(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溶于水可生成氯化钙和次氯酸。下列是某户居民在饮用水之前对河水的处理步骤:
河水→A(加入明矾)→B(沉淀)→C(过滤)→D(加入漂白粉)→净水
(1)可以除去较大颗粒、悬浮物杂质的步骤是
(2)能够消毒、杀菌的步骤是
(3)如用右图装置净化水,活性炭的作用是
(4)该农户得到的净化水是混合物 ,原因是
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来检验。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生活中通常采用的方法。
(5)下图是某同学用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时所采用的过滤装置图。试回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a,b__,C__________。
该图中存在明显三处的错误是:



(6)在过滤时,若经过两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要求写出两个方面的原因)。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并汇集到试管上端。负极产生的气体是。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常在水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水通电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粒符号是_____________文字表达式为____。该变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类型)
(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加入了少量的NaOH溶液,测得了分别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阳、阴两极上产生的气体的实验数据如下: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1~6分钟内阴、阳两极生成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l,可能的原因是氧气比氢气__________溶于水(填“易”或“难”)

小杰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铁架台等固定装置略去)来验证石蜡中含碳、氢两种元素。

装置A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元素;装置B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石蜡中含有______________元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