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反侵略史,也是一部追求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1)据材料一,分别写出B、C两处相对应的历史事件的名称。
(2)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各举一例中国在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3)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新文化运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简称“三农”问题,它关系到中国的发展和安定。其中粮食生产又是“三农”问题重中之重。某学校八年级(1).班同学决定开展研究性学习。
首先,如图,八(1)班同学从中国国家统计局年度统计报告中采集数据并整理成统计图表

接着,八(1)同学针对上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组讨论,结果如下:
①党中央采取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以及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粮食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②“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再加连续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粮食生产下降
③废除农村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农民通过“土改”分到土地,参加农村合作社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生产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
⑤“文革”中停产“闹革命”等动乱,导致生产连续大幅度下降,但在周恩、邓小平对“左”倾错误的努力下纠正,粮食生产仍有一定的发展
(1)如图,请你也仔细观察和分析上图中粮食产量的变化特点,帮助他们把讨论结果整理到下面表格中(只填序号).

(2)通过以上分析和研讨,请你对我国今后制定农业发展政策应遵循什么原则谈谈看法?
(3)现在,要让人们感受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经济发展的信面貌,你认为可以使用哪些展示方式?
(4)2006年3月5日,温家宝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种田不纳粮,义务教育阶段孩子无需缴纳学杂费,看病可以享受合作医疗优惠,这三大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证。.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当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图,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材料二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城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再加以创新,呈现出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四明朝以前,中国是当时世界上经济、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但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为止,中国人均粮食仅有二百公斤左右,美国已接近一千公斤;中国年产铁约二万吨,不及法国的1/10,不及英国的1/40。中国的造船和航海业长期以来一直领先于世界,在清代也迅速衰落下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3分)据材料二说说唐朝的对外政策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3分)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话可能是哪朝皇帝所言?(2分)你能看出他奉行的是什么外交政策吗?(2分)根据材料四回答此政策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2分)
(3)以上材料,可给我们以怎样的启示?(6分)

如图,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1)唐朝的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谱写了民族团结的佳话,是因为她们都嫁给了当时的赞普,当时的民族被称为什么?(3分)
(2)观察上图,请说出元政府在地方上实行什么制度?又是如何加强对西藏的管辖?(6分)
(3)清初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5分)
(4)西藏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区域,我们中学生应该如何维护民族团结?(4分)

叙述20世纪50年代、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中国外交的成就(每个时期分别举出一件大事),并概括取得这些成就原因和启示。
成就:

A.50年代
B.70年代
C.90年代
D.21世纪初

原因E
启示F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   
——邓小平:《稳定世界局势的新办法》
材料二:2005年4—5月,台湾地区重要党派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来到祖国大陆。两人都不约而同地重申了“一个中国”的立场。这说明了包括台湾地区人民在内的绝大部分中国人是认同“一个中国”的,“台独”是不得人心的。
材料三: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年 份
贸易总额(亿美元)
台湾来大陆人次
大陆居民赴台湾人次
1978
0.46
——
——
2001
323.4
3440306
122198
2004
783.3
3685250
144526

材料四:20世纪90年代初,李登辉不顾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反对,相继抛出所谓“一中一台”,“两国论” ……
2004年3月20日,陈水扁、吕秀莲等“台独”分子导演了所谓“全民公投”,妄图将“两国论”合法化,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分裂出去 ……
2007年4月,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公布后,“台湾体委”汇集台湾“中国台北奥委会”,随即举行记者会称“……台湾不欢迎圣火入台。”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政府为结束海峡两岸分离状况,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什么?该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基本方针:
基本内容:
(2)结合所给材料说明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有哪些有利因素?同时还存在哪些不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不利因素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岸关系发展趋势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