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中国人自古以来珍惜亲情、渴望家人团聚,与这种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郡县制 | B.宗法制 | C.分封制 | D.科举制度 |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慢”的理念深入到欧美社会的各个角落。从“慢食”、“慢写”、“慢读书”到“慢旅行”。人们力求在细节上慢慢品味和享受生活。对材料中“慢”文化的理解,恰当的是
A.“慢”文化体现了以人为本 | B.“慢”的观念违背了历史![]() |
C.“慢”意味着工作效率的降低 | D.“慢”文化是对现代文明的抵制 |
“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这是对苏联一位政治家的评价,这位政治家的“蛮干”主要表现在
A.实行余粮收集制 | B.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
C.实现农业全盘集体化 | D.实施经济“加速战略”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
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矛盾 |
污染成为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一l901年)的城市特征。这一时期城市的污染源可能来自
①工厂 ②马车 ③火车 ④汽车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