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从材料中能够得出的主要观点是 

A.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
B.否定信仰上帝
C.宣扬《圣经》至高无上
D.挑战教会权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
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

2014年月10月31日,泰国第四代华裔、前总理英拉回广东梅州祭祖(下图),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 )

A.夏商周时期 B.隋唐时期
C.元朝 D.清朝

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历史时间的掌握。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按一个世纪内阶段划分应为 ( )

A.公元前20世纪前半期
B.公元前20世纪后半期
C.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D.公元前21世纪后半期

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有学者认为,“近代条约制度把西方的法治概念和对游戏规则在参加者之间平等讨价还价的概念引入中国……打破了官方对商业的垄断和对私商的任意侵夺,要求清政府将税收制度公平和透明化。”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近代条约制度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B.条约制度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
C.近代条约制度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近代与列强签订的条约具有不平等性

每—选项的分值可能为0、1、1、3分。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图示中的①②③分别代表了西方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先后三个时期的关系,它本质上反映了,西方国家

A.对外政策变化无常 B.所处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
C.侵略手段日趋隐蔽 D.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