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下列史实与“此制”直接相关的是
| 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
| 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
| C.“以吏部不能审定核天下人才士庶,故委中正铨第等级” |
|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
|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
|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
|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
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出售其仿制的西式帽的广告。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该帽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洋帽的输入②中国社会生活受到西方文明的冲击
③广告主要宣传了博士帽的实用功能 ④帽式的差异体现出男尊女卑的观念
| A.②③ | B.①②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
| 行业 |
矿冶业 |
机器业 |
纺织业 |
食品工业 |
其他工业 |
| 数量(家) |
72 |
3 |
? |
100 |
153 |
A.2 B.31 C.73D.193
下边是抗日战争期间大后方七省(川、滇、黔、陕、甘、湘、桂)开办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1937.7-1944)。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A.大后方七省开办工厂的速度逐年递增 |
| B.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后,大后方工业发展迅猛 |
| C.大后方和沿海工业比例发生很大变化 |
| D.大后方工厂开办的主要原因是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 |
198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
|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
|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
|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