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私犯中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夜间行窃,如当场被杀,应视将其杀死为合法”。该条款体现的目的是( )
| A.维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
| B.保障下层平民的权益 |
| C.严厉惩处夜间行窃者 |
| D.保护罗马公民财产权 |
2012年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钱币专场中,一枚正面刻着“下匕阝(qǔ)阳”,背面刻着“十七•两”的青铜古钱(见下图)以人民币368万元成交,一举刷新中国古钱拍卖价格的最高记录。对其历史和艺术价值表述不正确的
| A.此币有助于了解先秦时代农耕文明 |
| B.此币有助于了解当时的青铜冶铸技术 |
| C.钱币文字有助于了解地区货币发展史 |
| D.币面文字的出现标志着汉字的成熟 |
我国古代的一位儒学大师认为,“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妻妾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位儒学大师是
对朱熹“格物致知”与王阳明“致良知在格物”两种思想主张解读合理的是
| A.二者思想没有区别 | B.“知”的本质是儒家伦理 |
| C.二者思想完全对立 | D.格物是致知的根本途径 |
朱熹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仍然属于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范畴 |
| B.“三纲”、“五常”是宇宙万物奉行的准则 |
| C.“理”推动人类社会道德规范的广泛传播 |
| D.“理”使社会伦理化,伦理道德天理化 |
班固在《汉书·艺文志》里说:“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班固认为“百家争鸣”局面出现主要是
| A.诸子要改变礼崩乐坏的局面 |
| B.诸子为迎合统治者争霸需要 |
| C.诸侯为了争霸战争求贤若渴 |
| D.学术环境宽松并且学术下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