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外学者说,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只有结尾的简短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这里的“结尾的简短一章”主要指的是
A.新航路开辟 | B.西方早期殖民扩张 |
C.工业革命 |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确立 |
下图为不同时期中国轻重工业比重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图一图二
①图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近代社会的特殊国情
②图二反映新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取得的成果
③图一表明中国近代工业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④图一图二表明政府长期重视民生工业的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1962年,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把群众路线的内容概括为两点:第一,相信人民群众,……第二,党必须根据群众的实践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党的方针、政策、措施都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下不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五十年代初实行土地改革 | B.1958年党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 |
C.1983年废除人民公社体制 | D.邓小平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 |
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发展 | B.“大跃进”的推动 |
C.实施“一五”计划 | D.纠正“左”倾错误 |
《人民日版》某年的元旦社论以《乘风破浪》为标题,提出“鼓足革命干劲,迎接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口号,同时还附有《十五年赶上英国》的图表。据此判断,该份日报最有可能出版于
A.1956年 | B.1978年 | C.1966年 | D.1958年 |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在一个几亿入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的实现了如此困难复杂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这一“历史性胜利”是指
A.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实现 | 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