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在足够长的光滑绝缘水平直线轨道上方的P点,固定一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一质量为m、带电荷量为+q的物块(可视为质点的检验电荷),从轨道上的A点以初速度v0沿轨道向右运动,当运动到P点正下方B点时速度为v.已知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在A点的电势为φ(取无穷远处电势为零),P到物块的重心竖直距离为h,P、A连线与水平轨道的夹角为60°,k为静电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在A点的电势能EPA =+qφ |
B.物块在A点时受到轨道的支持力大小为![]() |
C.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场强度大小![]() |
D.点电荷+Q产生的电场在B点的电势![]() |
一细束平等光经玻璃镜折射后分为三种单色光a、b、c,并同时做如下实验:(1)让三种单色光从同一块半圆形玻璃砖射入空气做全反射研究;(2)让这三种单色光通过同一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在光屏上产生进一步条纹;(3)让这三种单色光分别照射锌板;(4)让这三种单色光分别垂直投射到同一条直光导纤维的端面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种色光的波动性最显著,产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最小 |
| B.a种色光形成的干涉条纹间距最小 |
| C.如果b种色光能产生光电效应,则c种色光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
| D.c种色光穿过光导纤维的时间最小 |
某同学在实验室做测定玻璃折射率实验时,用测得的多组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作出sinθ1—sinθ2图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他做实验时,光是由玻璃射入空气 |
| B.玻璃的折射率为0.67 |
| C.玻璃的折射率为1.49 |
| D.玻璃全反射时临界角的正弦值为0.67 |
如图所示,一
束复色光斜射到置于空气中的厚平板玻璃(上、下表面平行)的上表面,穿过玻璃后从下表面射出,变为
、
两束平行单色光。关于这两束单色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玻璃对 光的折射率小于对 光的折射率 |
B.在此玻璃中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小于 光的全反射临界角 |
C.在此玻璃中 光的传播速度大于 光的传播速度 |
D.用同一双缝干涉装置进行实验可看到 光的干涉条纹间距比 光的宽 |
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奖,他被誉为“光纤通讯之父”。光纤通讯中信号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光导纤维,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下列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
| 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 |
| C.波长越短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小 |
| D.频率越大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 |
如图所示为一列简谐横波t=0.1s时刻的波动图象,已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速大小为0.4m/s。则()
| A.此时刻,质点a、b所受的回复力大小之比为2:1 |
| B.质点a比质点c要先回到平衡位置 |
| C.在标明的三个质点中,质点c的振幅最大 |
| D.在0.72s时刻,质点c的振动方向向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