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通过以下步骤测出了从一定高度落下的排球对地面的冲击力:将一张白纸铺在水平地面上,把排球在水里弄湿,然后让排球从规定的高度自由落下,并在白纸上留下球的水印。再将印有水印的白纸铺在台秤上,将球放在纸上的水印中心,缓慢地向下压球,使排球与纸接触部分逐渐发生形变直至刚好遮住水印,记下此时台秤的示数,然后根据台秤的示数算出冲击力的最大值。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的方法与该同学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建立“质点”的概念 |
| B.建立“点电荷”的概念 |
| C.建立“电场强度”的概念 |
| D.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
如图所示,图中的四个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滑动变阻器滑动触点P向右端移动时,下面说法中正确是()
| A.伏特表V1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1的读数减小 |
| B.伏特表V1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1的读数增大 |
| C.伏特表V2的读数减小,安培表A2的读数增大 |
| D.伏特表V2的读数增大,安培表A2的读数减小 |
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 = 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
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
| B.带电质点在P点具有的电势能比在Q点具有的电势能大 |
|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比通过Q点时大 |
|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比通过Q点时大 |
如图,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2 : 1.原线圈接入一电压为 U=U0sinωt的交流电源,副线圈接一个R="55" Ω的负载电阻.若 U0=220
V ,ω="100π" rad/s , 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A.副线圈中电压表的读数为 110 V |
| B.副线圈中输出交流电的周期为0.02s |
| C.原线圈中电流表的读数为2A |
| D.原线圈中的输入功率为220W |
t="O" 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9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一t 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30 km |
| 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最近 |
| C.在前4小时内,两车相遇2次 |
| 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 |
我国将要发射一颗绕月运行的探月卫星“嫦娥1号”。设该卫星的轨道是圆形的且贴近月球表面、已知月球的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
,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
,地球上的第一宇宙速度约为7.9 km/s,则该探月卫星绕月运行的速率约为 ( )
| A.1.8 km/s | B.0.4 km/s | C.11 km/s | D.36 km/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