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条件下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图1表示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图2表示反应过程中物质浓度的变化。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焓变和熵变:ΔH>0,ΔS<0 |
| B.温度降低,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大 |
C.升高温度, 增大 |
|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25 mol/(L·min) |
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
2C(g)+D(s) △H=-a kJ·mol-1
实验内容和结果分别如下表和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实验 序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 |
热量 变化 |
|
| A |
B |
|||
| Ⅰ |
600℃ |
1 mol |
3 mol |
96 kJ |
| Ⅱ |
800℃ |
0.5 mol |
1.5mol |
—— |
A.实验Ⅰ中,10 min内平均速率v(B)=0.06 mol·L-1·min-1
B.600℃时,上述方程式中a=160
C.60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是0.45
D.向实验Ⅱ的平衡体系中再充入0.5 mol A和1.5 mol B,A的转化率不变
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
2X(g)+Y(g)
Z(g),经60 s达到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X浓度为0.04mol/L |
| B.将容器体积变为2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0.015 mol/L |
C.若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 H<0 |
| D.若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变大 |
已知:①H2O(g)===H2O(l) ΔH=-Q1 kJ·mol-1
②C2H5OH(g)===C2H5OH(l) ΔH=-Q2 kJ·mol-1
③C2H5OH(g)+3O2(g)===2CO2(g)+3H2O(g) ΔH=-Q3 kJ·mol-1
下列判断正确是
| A.酒精的燃烧热ΔH=-Q3 kJ·mol-1 |
| B.由③可知1 mol C2H5OH(g)的能量高于2 mol CO2(g)和3 mol H2O(g)的总能量 |
| C.H2O(g)→H2O(l)释放出了热量,所以该过程为放热反应 |
| D.23g液体酒精完全燃烧生成CO2(g)和H2O(l),释放热量为(0.5Q3-0.5Q2+1.5Q1)kJ |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NH3的生成速率与NH3的分解速率相等 |
|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3nmolH2 |
| C.N2、H2、NH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
| D.N2、H2、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 |
用铂(惰性)电极进行电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氯化钠溶液,在阴极析出钠 |
| B.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镁时,阴极和阳极生成的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1 |
| C.电解稀硫酸,在阴极和阳极分别产生氧气和氢气 |
| D.电解熔融氧化铝过程中,若有3.01×1024个电子转移,则生成1mol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