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 B.二氧化碳固体(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
C.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 D.二氧化碳有毒不能制作碳酸饮料 |
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熔化 | B.高粱酿酒 | C.干冰升华 | D.玉石刻章 |
将相同体积,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等质量、颗粒大小相同的X、Y、Z三种较活泼金属中(金属完全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消耗稀盐酸的质量顺序为Z>Y>X |
B.产生氢气的速率顺序为X>Y>Z |
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Y>X>Z |
D.相对原子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
如果将物质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分类,如图中甲、乙、丙是三种不同类别的物质,且相连物之间均能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符合图示要求的是( )
A.当甲为氯化铵时,X可以为氢氧化钾 |
B.当甲、乙、丙分别为酸、碱、盐时,X一定不可能为碳酸钠 |
C.当X为氧气时,甲、乙、丙可以为氢气、红磷、葡萄糖 |
D.当X为稀盐酸时,甲、乙、丙可以为铜、氢氧化铜、硝酸银 |
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C.图中A、B两点对应溶液均为饱和状态
D.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反应 |
B |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
蒸发结晶 |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
该液体为蒸馏水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
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 |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