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黑色区域为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黑色区域代表的地理事物可能是( )
| A.古代城市群遗址分布区 | B.第四纪冰川分布中心 |
| C.煤炭资源分布区 | D.灌溉农业分布区 |
甲处平原呈现波状起伏的特点,其形成原因是( )
| A.冰川运动过程中夹带物质的沉积 |
| B.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表土的堆放 |
| C.河流突发性大洪水形成的堆积物 |
| D.古代城堡建设所造成的人为堆高 |
2013年3月22~30日,中国国家主席出访了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和刚果共和国四国,下图是出访路线示意图。据图文回答下列各题。
出访地中
| A.①所在国家属于亚洲 | B.②位于板块张裂地带 |
| C.③东岸受寒流影响显著 | D.④地盛行东北信风 |
出访期间
| A.①昼渐长,夜渐短 | B.②和③的日出时刻相同 |
| C.③正午太阳高度角渐大 | D.④自转角速度变小 |
17.出访路线中
| A.北京和①地年均温差异最大 | B.②和③之间干湿差异最大 |
| C.①至②自然带景观变化最多 | D.③至④沿线均为高原地形 |
如下图,有一架飞机在当地时间7月1日5时从旭日东升的A机场起飞,沿纬线向东飞行,一路上阳光普照,降落到B机场正值日落,完成下列各题。
这一天地球的光照图(阴影为黑夜)可能是下图中的()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飞机到达B机场时,新一天约占全球范围的()
| A.7/24 | B.15/24 |
| C.19/24 | D.17/24 |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小题。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 A.全球昼夜平分 | B.北半球为夏季 |
| C.太阳直射20°S |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图中四曲线分别表示A、B、C、D四地某日(同一天)太阳高度的变化,据图判断下列小题。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a、b、c、d | B.d、c、b、a |
| C.b、a、c、d | D.d、c、a、b |
此日四地中白昼最短的是()
| A.a | B.b | C.c | D.d |
关于这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b、c、d四地都位于北半球 | B.a地一年有一次太阳直射 |
| C.c地每年有半年极昼 | D.d地的极昼天数大于极夜天数 |
若南半球某地春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64°时,北京时间正好为12:00时,则该地的经纬度是
| A.130°E,34°S | B.120°E,26°S |
| C.120°E,36°26′N | D.110°E,58°26′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