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
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 B.乙处岩石由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 |
C.①-②-③岩层年代由老到新 | D.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 |
图中河流( )
A.在丙处常形成洪积、冲积扇 | B.丙、丁间河道弯曲,水流平稳 |
C.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 | D.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 |
该图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示意。读图,回答问题。图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
A.Pa>Pb>Pc | B.Pa<Pb<Pc | C.Pb>Pc>Pa | D.Pb<Pc<Pa |
当图中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 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A.沙尘暴 | B.干旱 | C.泥石流 | D.寒潮 |
图示时间,寒潮易发生的原因有()
①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冰雪覆盖,气温低,气压高
②冷气团势力强,易从高纬向低纬流动
③北半球南北温差较小
④北半球较低纬度气团势力强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 |
我国是地质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国家。虽然地质灾害危害很大,但人类可以采用相应的措施减轻灾害的损失。据此回答问题下列与我国地质灾害发生无关的因素是()
A.我国位于三大板块交界地区,地质作用强烈 |
B.我国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多 |
C.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不足 |
D.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且植被覆盖率较低 |
下列具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暴雨和泥石流 | B.地震和火山 | C.洪涝和台风 | D.滑坡和沙尘暴 |
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可以控制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 |
B.人类目前可以预测各种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时间 |
C.植树造林可以减轻一 些地质灾害的危害 |
D.地质灾害只能通过工程措施加以解决 |
某地地下30千米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附近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游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
C.P波,上下颠簸 |
D.S波,左右摇晃 |
关于自然景观的观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地说,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冬季欣赏 |
B.黄山、庐山最宜冬季欣赏 |
C.钱塘江大潮的欣赏,宜选择8月18日 |
D.游览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选择雨过天晴的时候最佳 |
造成南北方山水风景区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
B.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
C.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
D.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