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校学生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①盛装0.2000 mol/L盐酸标准液应选用的滴定管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②当接近滴定终点时,很少量的碱或酸就会引起溶液的 突变。
③有关数据记录如下:
| 实验编号 |
待测液体积(mL) |
所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L) |
|
| 滴定前 |
滴定后 |
||
| I |
20.00 |
0.50 |
20.70 |
| II |
20.00 |
6.00 |
26.00 |
| III |
20.00 |
1.40 |
21.20 |
根据数据计算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mol/L。
④若只用蒸馏水冲洗锥形瓶,则测定结果_________(填“无影响”.“偏高”或“偏低”)。
(2)25℃,将一元酸HA溶液和NaOH的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溶液的pH见下表:
| 实验编号 |
c(HA)/mol﹒L-1 |
c(NaOH)/mol﹒L-1 |
混合溶液的pH |
| I |
0.2 |
0.2 |
pH=a |
| II |
c1 |
0.2 |
pH=7 |
| III |
0.2 |
0.1 |
pH>7 |
| IV |
0.1 |
0.1 |
pH=9 |
请回答:
①不考虑其它组实验结果,单从I组实验情况分析,若a_____7(填“>”“<”或“=”),则HA为强酸。
②在II组实验的混合溶液中,c(A-)______ c(Na+)(填“>”“<”或“=”)。
③不考虑其它组实验结果,单从III组实验情况分析,HA是_____酸(填“强”或“弱”);用离子方程式表示混合溶液中存在的两种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IV组实验的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OH-)=___________。
(10分)五种短周期元素D、E、F、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D、E两元素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之和均为0,E元素的一种同位素常用于考古断代,D和X同主族,F和Y同主族,F的多种化合物可用作化肥,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可将其单质转化为化合物,X和Z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是厨房常用的调味品。回答下列问题:
①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
②由D和F,Y,Z所形成的最简单常见共价型化合物中,还原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③F、X、Z形成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④X与Z能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2012年,罗马大学科学家制造出F4分子,则F4和F2两种单质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 n(NO)(mol) |
0.020 |
0.01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无色、无味、无毒且不可燃的气体, 它可在铜的催化作用下由F2和过量的NH3反应得到,该反应另一种产物为盐。
(1)生成物NF3中氮原子的轨道杂化方式为,NF3分子空间构型为;键角109°28′(填“大于” “小于” “等于”) 。
(2)N3-被称为类卤离子,写出1种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的化学式。
(3)某元素X跟氟可形成离子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该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用X、F表示);X阳离子的配位数为。
(4)若晶胞边长为a cm,该离子化合物的摩尔质量为M g/mol,则该晶体的密度为g· cm-3(用a、M、NA表达)。
I.(6分) 已知一氧化碳与水蒸气的反应为:CO(g)+H2O(g)
CO2(g)+H2(g) 在427℃时, 当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起始浓度都为0.01mol/L时, 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50%。
(1)该反应在427℃时的平衡常数K =。
(2)温度不变时,若起始时一氧化碳浓度仍为0.01mol/L, 水蒸气的起始浓度为0.02mol/L,此时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用百分数表示,百分数中保留一位小数)。
(3)在保持温度和压强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不变”)。
(4)在保持温度和容器体积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氩气,一氧化碳的转化率(填“增大”“减小”“不变”)。
II.(8分)某温度下,取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用石墨作电极进行电解,当阳极产生0.025mol的气体时,CuSO4恰好被完全电解,得密度为1.2g/cm3的溶液100mL,求:
(1)电解后所得溶液的pH =。
(2)电解前所取CuSO4溶液的质量为克。
(3)若要使电解后所得溶液恢复至电解前的原状态,需要加入的物质为(写化学式),质量为克。
(18分)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探究元素周期律,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验证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
(1)仪器A的名称为,仪器D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中现有药品Na2S、KMnO4、浓盐酸、MnO2,请选择合适药品设计实验验证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中的实验现象为有淡黄色沉淀生成,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若要证明非金属性:C>Si,则A中应加入________,B中应加入Na2CO3,C中应加入____________溶液,观察到C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某温度时,在2L容器中X、Y、Z三种物质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1)由图中的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开始至5min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5min后Z的生成速率比5min末Z的生成速率(大、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