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和处理方法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是
①将水沿着烧杯内壁缓慢加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朝向任何人
③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原因,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④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氧化铜,再通入氢气。
| A.④ | B.①③④ | C.①④ | D.①②③④ |
某溶液中可能存在Br—、CO2-3、SO2-3、Al3+、I—、Mg2+、Na+等七种离子中的几种。现取该溶液进行实验,有如下实验现象:
①向溶液中滴加足量氯水后,溶液变橙色,且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②向所得橙色溶液中滴加足量BaCl2溶液,无沉淀生成
③向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色
据此可以推断,该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 A.Mg2+、Na+、CO2-3、I— | B.Al3+、Mg2+、SO2-3、I— |
C.Al3+、Na+、SO2-3、I— | D.Al3+、CO2-3、Br—、SO2-3 |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聚乙烯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
③共价化合物:CO2、CC14、CH3CH3 、NH4NO3
④同位素:1 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⑥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⑦同分异构体: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
| A.②⑤ | B.②④⑤⑦ | C.②⑤⑥⑦ | D.全部正确 |
已知一种c(H+)=1×10—3mol/L的酸溶液和一种c(OH—)=1×10—3mol/L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碱过量,没有全部参加反应 | B.等浓度的一元强酸和一元弱碱溶液反应 |
| C.等浓度的一元弱酸和一元强碱混合 | D.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
在0.1 mol/L H2S溶液中,各微粒浓度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c(H+)>c(HS-)>c(S2-)>c(H2S) | B.c(H2S)>c(H+)>c(HS-)>c(S2-) |
| C.c(H2S)>c(H+)>c(S2-)>c(HS-) | D.c(H+)>c(H2S)=c(S2-)>c(HS-) |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所对应实验的是
| A.①为向pH=13的NaOH溶液中不断加水 |
| B.②为向MnO2中加入一定量的H2O2溶液 |
| C.③为向CaCl2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滴加Na2CO3溶液 |
| D.④为将氨气通入醋酸溶液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