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中甲、乙分别是M、N两条河流上的水文站。观测发现,M、N河流的径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甲、乙两地自然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 B.防洪任务最重的月份是1月或2月 |
| C.大陆沿岸有暖流经过 |
| D.大陆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 |
M、N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期分别是 ( )
| A.冰雪融水冬季 | B.大气降水 7、8月 |
| C.地下水春季 | D.大气降水 1、2月 |
据图中信息推测M河流域此时 ( )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B.盛行西南风 |
| C.此时该流域处于夏季 | D.盛行西北风 |
下图是某国142°E经线附近气温、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
| A.7月气温自北向南递减 | B.甲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比乙地小 |
| C.1月降水量南多北少 | D.甲地气温年较差比乙地大 |
该国
| A.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
| B.雨热同期,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
| C.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中部平原 |
| D.珊瑚礁世界闻名,利于发展旅游业 |
109国道东起北京,西至拉萨,跨越8个省级行政区,全长3900多千米。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沿109国道“北京一兰州”段不同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 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现象 |
109国道“西宁一拉萨”段所在地形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
| A.寒潮、泥石流 | B.滑坡、沙尘暴 |
| C.森林火灾、雪崩 | D.地震、雪灾 |
109国道途经的行政区与区内世界遗产的正确组合是
| A.京一长城;冀一云冈石窟 |
| B.陇一莫高窟;晋一平遥古城 |
| C.内蒙古一元上都遗址;秦一兵马俑坑 |
| D.滇一三江并流保护区;藏一布达拉宫 |
下表为2010年印度、赞比亚、美国、德国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 国家 |
人口出生率(%o) |
人口死亡率(%o) |
| ① |
14 |
9 |
| ② |
8 |
10 |
| ③ |
23 |
7 |
| ④ |
45 |
20 |
表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美国、德国、赞比亚、印度 | B.德国、美国、印度、赞比亚 |
| C.美国、德国、印度、赞比亚 | D.德国、赞比亚、美国、印度 |
四国中
| A.①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 B.②国的劳动力资源短缺 |
| C.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 D.④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 |
张老师在某网站通过下图所示的机票预订系统订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该“机票预订系统”主要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 B.GRS | C.GPS | D.GIS |
张老师4月18日乘坐HU7782航班从北京正点飞往海口,一路晴空万里。起飞2小时后
| A.阳光从左舷窗照入 | B.看到地面上的河流属于长江水系 |
| C.飞机飞行在信风带内 | D.飞机飞行在高原上空 |
下图所示为沙特阿拉伯沙漠中的灌溉农业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示地区大力发展种植业易造成
| A.地下水枯竭 | B.土地荒漠化 | C.水土流失 | D.植被破坏 |
为保障粮食供应的稳定,图示国家应
| A.扩大本国耕地面积种植粮食 |
| B.在国外适宜地区投资农业生产获得粮食 |
| C.在本国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
| D.加强水利建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