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表,据此回答各题。
我国北纬35°~40°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
-8.5
-6.6
-1.2
-9.O
七月平均气温(℃)
27.4
23.5
23.9
23.6

 
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关于四地所在区域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以冰雪融水灌溉为主 B.②畜牧业比重高于种植业
C.③以水田农业为主 D.④农作物以小麦和青稞为主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某城市从市中心到远郊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各题。

该城市2000年与2007年地价变化反映了
①远郊地价升值幅度高于市中心
②地价整体有所上涨
③中心城区范围扩大
④城市规模扩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在2007年地价变化曲线上,近郊区地价出现了两个峰值,根据城市功能分区理论模型推测该区可能建设了
①蔬菜种植基地 ②高新技术开发区 ③大学城 ④美术馆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受地形影响 B. 运输方便
C. 考虑盛行风向 D. 接近居住区

2.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

A. 高速公路 B. 市中心 C. 运河 D. 机场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数据显示,离开户口登记地在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 139万人,比2000年增11700万人;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上升。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所给材料反映出的现象是(

A. 我国人口流动规模扩大 B.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数量减少
C. 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匀 D. 我国沿海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2.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 B. 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
C.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 人均耕地减少

3.该现象会(

A. 提高我国环境人口容量 B. 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
C. 加重我国劳动力负担 D. 增加我国粮食需求量

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示意1961~ 2007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如仅考虑光合有效辐射,我国农业生产潜力最大的地区是(

A. 长江中下游平原 B. 四川盆地 C. 华北平原 D. 青藏高原

2.乙地PAR值高于甲地的主要原因是(

A. 纬度高 B. 植被少 C. 地势高 D. 云雨少

20世纪80年代初,某国W汽车公司开始在我国合资生产汽车,我国为此逐步建立了相应的零部件供应体系。近几年,我国的汽车产量和销售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且增长依然强劲,W公司逐步把在我国上市的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W公司最先转移到我国的汽车生产环节是(

A. 研究 B. 设计
C. 零部件生产 D. 组装

2.近几年,W公司将新车型的关键零部件生产转移到我国,主要目的是(

A. 加快新车型的研发 B. 提高新车型的市场竞争力
C. 扩大新车型的产量 D. 增强汽车生产的集聚效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