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日前得到国家批准,并于02年12月27日正式开工。南水北调工程近期立项的工程有三项:即东线一期工程的江苏三阳河工程、山东段的济平干渠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的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最新确立的南水北调工程三条线路分别为,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线路并延长输水线路。中期工程:从加坝扩容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规划线路开挖渠道输水,沿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应该京广线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1)南水北调工程按空间位置主要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套方案。请分别说说东线、中线和西线三套方案各自的主要优势有哪些?
(2)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
(3)从长远的角度考虑,应如何切实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世界现代纺织业发展历程。
材料二 1978~2005年我国外贸和纺织行业出口额变化趋势。
年份 |
1978 |
1980 |
1990 |
1995 |
1997 |
1998 |
2005 |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
98 |
132 |
621 |
1488 |
1828 |
1838 |
7620 |
纺织业出口总额(亿美元) |
24 |
44 |
168 |
380 |
456 |
429 |
1150 |
纺织业出口额占外贸出口额比重(%) |
24.49 |
33.33 |
27.05 |
25.54 |
24.95 |
23.34 |
15.09 |
(1)20世纪90年代,我国在新疆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__。
(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我国大力发展纺织工业的原因是 (多选)( )
A.发展历史悠久,生产技术水平高
B.解决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
C.成本低,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
D.可以为国家赚取大量的外汇
(3)根据材料二,概括我国纺织行业出口额变化趋势。并简述形成这种趋势的原因。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甲、乙、丙、丁四处中,一般情况下商店比较集中的是_______处,理由是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 以上 或≥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 以上 ,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下图中左图是我国部分省区年龄≥65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图。
材料二利用区位联系,建立有内在联系的经济体,借整体力量来获得发展,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泛珠三角(9+2)”区域合作体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的。下图中右图表示“泛珠三角”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状况(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人口流向示意图。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省区有(除辽、豫外):。试分析这些省区老龄化产生的共同原因。
(2)材料二中,区域内人口承载状况大于2的省区通过区域合作,其人口承载状况将___________(变大/变小),试分析其原因。
读1950-2010年世界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开始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时间是
A.20世纪50年代 | B.20世纪70年代 |
C.20世纪80年代 | D.21世纪初 |
(2)在现今世界城市化进程中,一般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小)、增长速度(快/慢);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比重(大/小)、增长速度(快/慢)。
(3)许多发展中国家具有“虚假城市化”的特点,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可能导致的主要问题有、、等。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
读下面框架图,完成下列要求。
(1)将①臭氧层空洞;②全球变暖;③酸雨的序号写在图中相应位置(每个序号限填一次)。
(2)将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进行分类,指出哪些为环境污染、哪些为生态破坏(各举两例)。
环境污染有:、;
生态破坏有:、;
(3)为了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