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densteins研究了下列反应:2HI(g)
H2(g)+I2(g) H="+11" kJ·mol-1。在716K时,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x(HI)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下表:
| t/min |
0 |
20 |
40 |
60 |
80 |
120 |
| x(HI) |
1 |
0.91 |
0.85 |
0.815 |
0.795 |
0.784 |
| x(HI) |
0 |
0.60 |
0.73 |
0.773 |
0.780 |
0.784 |
由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得到v正~x(HI)和v逆~x(H2)的关系可用如图表示。当改变条件,再次达到平衡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升高温度到某一温度,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可能分别是A、E
B.若再次充入a mol HI,则达到平衡时,相应点的横坐标值不变,纵坐标值增大
C.若改变的条件是增大压强,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与改变条件前相同
D.若改变的条件是使用催化剂,再次达到平衡时,相应点与改变条件前不同
吸热反应N2(g)+O2(g)
2NO(g),在2000℃时,K=6.2×10-4。2000℃时,在10L密闭容器内放入2.94×10-3mol NO、2.50×10-1mol N2和4.00×10-2mol O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反应的初始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
| B.此反应的初始状态为非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将正向进行 |
| C.此反应的初始状态为非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将逆向进行 |
| D.无法判断 |
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mA(g)
nB(g)+nC(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和C的浓度均是原来的1.8倍。则
|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B.物质A的转化率增加 |
| C.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加 | D.m >2n |
下列对于反应C(s)+H2O(g)
CO(g)+H2(g)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平衡时,各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相同 |
| B.增大压强,对此反应速率无影响 |
| C.达到平衡时,c(H2O):c(CO)=1:1 |
| D.达到平衡时,H2O转化成CO的速率等于CO转化成H2O的速率 |
如图所示表示反应A(g)+B(g)
nC(g)(△H<0)在不同条件下反应混合物中C的体积分数与反应过程所需时间的关系曲线。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有催化剂,b表示无催化剂 |
| B.若其他条件相同,a比b的温度低 |
| C.反应由正反应开始 |
| D.反应由逆反应开始 |
对比以下几个反应式:Cl+Cl=Cl2△H=-247kJ·mol-1
0+0=02△H=-493kJ·mol-1
N+N=N2△H=-946kJ·mol-1
可以得出的结论
是
| A.在常温下氮气比氧气、氯气都稳定 | B.氮、氧、氯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 |
| C.氮、氧、氯的单质氧化性依次增强 | D.氮气、氧气和氯气的密度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