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
700 |
800 |
830 |
1000 |
1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 = 。
(2)该反应为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 (多选扣分)。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υ正(H2)=υ逆(H2O) D.c(CO2)=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
(5)某温度下,将CO和水蒸气各1mol置于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O2为0.5mol,再通入4mol水蒸气,达到新的平衡后CO2的物质的量等于__________mol。
如图所示3套实验装置,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为铁的吸氧腐蚀实验。一段时间后,向插入铁钉的玻璃筒内滴入K3[Fe(CN)6] 溶液,即可观察到铁钉附近的溶液有蓝色沉淀,表明铁被(填“ 氧化”或“还原”); 向插入碳棒的玻璃筒内滴入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碳棒附近的溶液变红,该电极反应为。
(2)装置2中的石墨是极(填“正”或“负”),该装置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装置3中甲烧杯盛放100 mL 0.2 mol/L的NaCl溶液,乙烧杯盛放100 mL 0.5 mol/L的CuSO4溶液。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向甲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观察到石墨电极附近首先变红。
① 电源的M端为极(填“正”或“负”),甲烧杯中铁电极的电极反应为。
② 乙烧杯中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 停止电解,取出Cu电极,洗涤、干燥、称量、电极增重 0.64 g,甲烧杯中产生的气体标准状况下体积为mL 。
常温下,将3种一元酸分别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实验数据如下:
组别 |
一元酸 |
NaOH |
混合溶液的pH |
甲 |
c(HX)="0.1" mol/L |
c(NaOH)=0.1mol/L |
pH = a |
乙 |
c(HY)=c1 mol/L |
c(NaOH)=0.1mol/L |
pH = 7 |
丙 |
c(HZ)="0.1" mol/L |
c(NaOH)=0.1mol/L |
pH = 9 |
丁 |
pH=2 HZ |
pH=12 NaOH |
pH = b |
(1)甲组实验中HX为弱酸,a7(填“<”,“=”或“>”),
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2)乙组实验中HY为强酸,则HY溶液的pH=。
(3)丙组实验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所得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OH-) = mol/L。
(4)丁组实验中b 7(填“<”,“=”或“>”)。
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CH3OH(g)+H2O(g),如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
(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
A.△H>0,△S>0 B.△H>0,△S<0
C.△H<0,△S<0 D.△H<0,△S>0
(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
(3)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问变化如下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H2)为mol·L-1·min-1。
(5)下列措施中能使(4)中n(CH3OH)/n(CO2)增大的有。(填字母)
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
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E.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
Ⅰ.中和热的测定是高中重要的定量实验。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右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除此之外,装置中的一个明显错误是。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 (填“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酸碱中和滴定是中学化学常见实验。某学校化学课外小组用标准液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1)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
(2)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
(2)某学生根据3次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
待测NaOH溶液的体积/mL |
0.1000 mol/L盐酸的体积/mL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溶液体积/mL |
||
第一次 |
25.00 |
0.00 |
26.11 |
26.11 |
第二次 |
25.00 |
1.56 |
30.30 |
28.74 |
第三次 |
25.00 |
0.22 |
26.31 |
26.09 |
依据上表数据列式并计算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
(4)下列实验操作对滴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观察酸式滴定管液面时,开始俯视,滴定终点平视,则滴定结果。
b.若将锥形瓶用待测液润洗,然后再加入10.00 mL待测液,则滴定结果。
人们习惯上按不同的溶解性,把维生素分为____________性维生素和____________性维生素两大类,维生素C溶液显酸性,又称为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