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 )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
| B.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
|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
|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 A.焚书坑儒 | B.推行郡县制 | C.攻打匈奴 | D.修筑长城 |
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
|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
|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
|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
万历初年,出现“部权尽归内阁”状况,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 A.六部从此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 | B.内阁首辅实际上成为宰相 |
| C.说明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 | D.皇权受到内阁很大的制约 |
太平天国中颁布了两个纲领性文件,即《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其中,它们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
| A.互相矛盾 | B.大同小异 |
| C.完全一致 | D.互为补充 |
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辱,根本原因是因为
| 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的纲领 | B.中国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
|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 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