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B.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MnO2是加快H2O2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 |
D.相同条件下,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且该气体不与空气成分反应)一般可用向下排气法.所以能用向下排气法收集的气体的密度一定比空气小 |
如图所示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B.将t2℃时a、b两种物质相同质量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t1℃,a析出的晶体质量大
C.图中A、B两点对应溶液均为饱和状态
D.t1℃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b大
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实验目的 |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A |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明显现象 |
恰好完全反应 |
B |
判断海水和蒸馏水 |
蒸发结晶 |
液体消失,无残留物 |
该液体为蒸馏水 |
C |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
加入稀盐酸再将气体通入石灰水中 |
有气体产生并生成白色沉淀 |
溶液中一定含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 |
D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 |
完全燃烧后,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进入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据报道,化学家创造出对CO2有较强吸收能力的糖粉状物质﹣“干水”,其每个颗粒含水95%,外层是Si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水吸收的CO2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
B.干水和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C.干水中的分子不再运动 |
D.干水是一种混合物 |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
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微粒,但不带电的微粒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
D.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一定有盐生成,则有盐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 |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变化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燃料![]() ![]() |
B.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爆料的造假事件:用淀粉、蔗糖、奶香精等掺和成“奶粉”是化学变化 |
C.在厨房里,“在晾干的咸菜表面会出现白色晶体”,这属于化学性质 |
D.在衣柜里,“樟脑球渐渐消失”,这属于物理性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