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无子西瓜培育的过程简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也可进行低温诱导处理,与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不同 |
B.三倍体植株不育的原因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发生紊乱 |
C.培育得到的无子西瓜与二倍体有子西瓜相比个大含糖量高 |
D.要得到无子西瓜,需每年制种,很麻烦,所以可用无性繁殖进行快速繁殖 |
已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BglⅡ和BamHⅠ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分别为A↓GATCT,G↓GATCC。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这两种酶的识别序列都为6个脱氧核苷酸对
B. 用这两种酶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分子所产生的黏性末端可形成重组DNA分子
C. 用酶BglⅡ切出的目的基因与酶BamH Ⅰ切割的质粒重组后,仍可以被这两种酶切开
D. 在基因工程中,若用酶BglⅡ切割某质粒,则该质粒上有且只有一个该酶的切点
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胚胎干细胞是一种未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全能性和二倍体核型 |
B.试管婴儿也是由受精卵经过卵裂、囊胚、原肠胚等发育过程而产生的 |
C.囊胚期的滋养层细胞与胚胎干细胞培养时的饲养层细胞功能相同 |
D.胚胎分割可成倍增加胚胎的数量,是一种快速繁殖种畜的方法 |
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CCDd的两植株的一定数量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放入试管中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只考虑两个细胞间的融合),可得到不同基因型的融合细胞种数为
A.3 | B.4 | C.6 | D.10 |
关于下列黏性末端的描述,正确的是
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DNA形成④时需要脱去2个水分子 |
B.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均能作用于上述黏性末端 |
C.①和④的黏性末端不同,一定是由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 |
D.①与③的黏性末端相同,一定是由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出 |
科学家将-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17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
-干扰素的抗病性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A.基因工程 | B.蛋白质工程 | C.基因突变 | D.细胞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