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她的团队对疟疾治疗所做的贡献。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下列关于疟原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密切相关 |
| B.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为DN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为RNA |
| C.细胞分裂间期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 D.疟原虫的细胞器膜、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 |
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再次患病,物质a能激活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导致病情加重 |
|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
|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疾病属于过敏反应 |
|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
关于人类21三体综合征、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唇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 |
| B.患者父母不一定患有这些遗传病 |
| C.三种遗传性状的出现与环境因素没有一定的关联 |
| D.都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检测是否患病 |
入冬,游泳爱好者破冰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
| 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
| C.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
| 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下图表示某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和静息电位相互转变过程中甲
、乙
两种离子出入细胞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据图分析,甲是Na+,乙是K+ |
| B.神经细胞膜在形成静息电位时对甲的通透性小,对乙的通透性大,从而出现极化状态 |
| C.受到刺激时,由于①途径的作用,膜电位分布为内正外负 |
| D.甲、乙离子出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刺激坐骨神经可以引起腓肠肌收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属于反射 |
| B.坐骨神经中的传入神经元可将神经冲动直接传至腓肠肌 |
| C.肌细胞膜去极化后即可形成动作电位 |
| D.坐骨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肌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