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
B.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
C.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
①叶绿体基质②类囊体薄膜③线粒体基质④线粒体内膜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 )
“杂合”噬菌体的组成 |
实验预期结果 |
|
预期结果序号 |
子代表现型 |
|
甲的DNA+乙的蛋白质 |
1 |
与甲种一致 |
2 |
与乙种一致 |
|
乙的DNA+甲的蛋白质 |
3 |
与甲种一致 |
4 |
与乙种一致 |
A.1、3 B.1、4 C.2、3 D.2、4
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图示为肝细胞膜,则CO2运输方式为b |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
D.线粒体内膜的化学组成与细胞膜相同 |
关于叶肉细胞在光照条件下产生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ATP的唯一来源 |
B.有氧条件下,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都能产生ATP |
C.线粒体和叶绿体合成ATP都依赖氧 |
D.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由肝糖原转变成肌肉收缩所需要的能量的过程是( )
①ADP+Pi+能量→ATP②C6H12O6+6O2→6CO2+6H2O+能量
③ATP→ADP+Pi+能量④肝糖原→C6H12O6
A.①②③④ | B.④②③① | C.④③②① | D.④②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