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演绎”过程的是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通过测交实验证明测交后代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 |
C.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的比接近1:1 |
从成分、功能方面将细胞器进行归类,不合理的是()
A.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核糖体和叶绿体等 |
B.可以产生[H]和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
C.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不止一种,如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叶绿体 |
D.可能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液泡 |
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mL),甲试管内又加入了2mL唾液。两试管同时在37℃的温水中保持10min后取出,各加入0.5mL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此学生的实验程序上存在一个问题,它是()
A.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 | B.乙试管应加胃液 |
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蒸馏水 | D.应再加一个试管,内加些酸或碱 |
在探究影响酶活性条件的实验中,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温度和pH值分别属于()
A.自变量和因变量 | B.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
C.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 D.自变量和对照变量 |
关于酶的性质,下列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化学反应前后,酶的化学性质和数量保持不变 |
B.一旦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催化能力 |
C.酶是活细胞产生的—类特殊有机物,其中大多数酶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
D.酶的催化效率很高,但受温度、酸碱度影响 |
将不同洋葱鳞片叶放在某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制成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有3种状态的细胞,如右下图所示。你认为这3个细胞在未发生上述情况之前,其细胞液的浓度依次是()
A.A>B>C | B.A<B<C |
C.B>A>C | D.B<A<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