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的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组别 |
a |
b |
c |
d |
e |
f |
蔗糖溶液浓度(mol/L) |
0.2 |
0.3 |
0.4 |
0.5 |
0.6 |
0.7 |
实验后花冠细条长度与实验前花冠细条长度的比值 |
1.20 |
1.15 |
1.10 |
0.93 |
0.85 |
0.75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消耗的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介于0.4~0.5mol/L之间
以下有关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药离体培养过程中,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有可能发生 |
B.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原理是染色体畸变,它与二倍体西瓜属同一物种 |
C.基因突变可引起DNA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基因的结构 |
D.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产生新的基因 |
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不相符的是( )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U配对 |
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
D.该过程可能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
DNA分子经过诱变,某位点上的一个正常碱基(设为P)变成了尿嘧啶。该DNA连续复制两次,得到的4个子代DNA分子相应位点上的碱基对分别是U—A、A—T、G—C、C—G。推测“P”可能是( )
A.鸟嘌呤 B.腺嘌呤
C.胸腺嘧啶 D.胸腺嘧啶或胞嘧啶
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
B.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
C.DNA分子中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代表了遗传信息 |
D.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的基本骨架 |
人类对遗传物质本质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碱基对位于外侧 |
B.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并证实其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规律 |
C.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烟草实验说明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