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商品甲的价格走势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价格,单位为元/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从A点到B点,甲商品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会增加
②从A点到B点,甲商品的供给量会增加
③从B点到D点,甲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持续下降
④从B点到C点,甲商品的购买者可能会持币待购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④ | D.①④ |
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决策与民情民生的关系,说明
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 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 |
C.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要符合客观 | 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
国际粮价在高位运行,为了确保城镇低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国家作出决策,抛售“临时储备粮”,有效地引导和稳定了国内市场。从辩证唯物论这表明: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
C.政策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D.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
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巩固宏观调控成果的要求,2011年将适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协调配合,合理调控总量,着力调整结构,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这表明
A.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 B.办事情应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 |
C.做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
著名心理学家奥瑞•利欧斯说:“如果你对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感到不舒服,那是你的感受造成的,并非事物本身如此。能够对感受进行调整,你就可以在任何时候都振作起来。”这段话蕴涵的哲学原理是
A.事物的存在并非是客观的 | B.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C.事物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主观感觉 | D.人的主观意识具有能动性 |
水的流动规律在不同的条件下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或者“洪水无情”,或者“细水润田”。我国兴建三峡工程对于防洪、发电、航运、灌溉等所起的作用极为有利的。这说明
A.人们发挥自觉能动性,就可以改变水流动的规律,变害为利 |
B.人们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 |
C.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可以限制水流的破坏作用 |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利用规律创造有利条件,为人类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