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察今》记载: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澭水。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以下选项,与荆人教训具有相同哲学寓意的是( )
A.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 |
B.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
C.九河盈溢,非一块所防;带甲百万,非一勇所抗 |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我国南北朝时期的范缜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英国哲学家贝克莱认为"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上述两种观点都是对()的回答
A.世界观和方法论关系问题 | B.意识能否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问题 |
C.人类社会是否具有客观性问题 | D.物质和意识关系问题 |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句话正确阐述了()关系
A.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 | B.金钱和人生价值 |
C.事业理想和艰苦奋斗 | D.个人与他人、社会 |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
我们不受大蒙蔽而明大理,就要()
(1)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2)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相结合
(3)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4)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加工制作
A(1)(2)(3)B(2)(3)(4) C(1)(3) D(3)(4)
荀子说:"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局部;理-规律)。据此回答
6、荀子的这句话表明()
A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表现B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和局部关系
C要透过事物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D由于人们易受现象的迷惑,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