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住宅,东偏是祠堂,即庙,西偏是家屋,即寝。古代的家庭,最重要的,……,祭祖自属大事。” 材料揭示了
| A.分封制的巩固 | B.宗法制的影响 |
| C.宰相制的实行 | D.内朝制的推行 |
“他”自称崇拜以柏拉图为首的学院派哲学,但实际上奉行的是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思想;他的至理名言是“法律是不说话的官员,官员是说话的法律。”“他”是
| A.苏格拉底 | B.梭伦 | C.西塞罗 | D.孟德斯鸠 |
他是一位杰出的贵族分子,在新的派别斗争中,他靠群众的支持,消灭了对手。他曾经许诺对人民让步,执政后给予当时定居该国的所有自由男子以充分权力公民资格,并且他立即着手改革政府,这是一场势如破竹的改革,自此之后,他便以“雅典民主制之父”著称于世了。材料中所说的“他”是
| A.梭伦 | B.克利斯提尼 | C.伯利克里 | D.西塞罗 |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由此
可见,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
| A.缓和贵族与平民矛盾 | B.限制贵族自由 |
| C.彻底消除贫富差距 | D.建立君主制 |
1990~2006年,中国累计参加联合国14项维和行动;2000年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2001年底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新时期中国
| 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 B.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
|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
| D.发展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关系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就此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
| A.“三个世界”政策 | B.“以邻为伴、以邻为善”的政策 |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不结盟”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