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当协约国战胜德国的消息传到北京,中国知识分子曾上街游行,欢呼“公理战胜强权”。同时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对“公理”的呼喊反映出中国知识分子( )
A.对民主科学的质疑 | B.对平等与自由的向往 |
C.对独立参政的渴盼 | D.对协约国希望的幻灭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谈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沦为二等国家、三等国家。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基于此,西欧国家( )
A.积极推行民主改革 | B.与苏联展开激烈竞争 |
C.走上联合自强之路 | D.努力抢占新的殖民地 |
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包括( )
A.英国 | B.法国 | C.联邦德国 | D.苏联 |
“二战”期间美苏建立的同盟关系在战后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 | B.反法西斯斗争取得胜利 |
C.雅尔塔会议没有协调美苏关系 | D.美苏争霸必然导致双方对立 |
1971年,中国向世界公布:“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在历史的进程中,这一“适当时间”定格在( )
A.1971年 | B.1972年 | C.1978年 | D.1979年 |
下面邮票所纪念的事件反映了( )
A.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
B.新中国“一边倒”政策 |
C.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