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4.6gNa、2.4gMg、2.7gAl和6.4gCu,分别将其投入盛有100mL1.5mol/L盐酸的4个烧杯。
(1)各烧杯中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没有剩余的金属是: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反应结束后,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①投入Na的烧杯,生成气体________mol;
②投入Mg的烧杯,生成气体________mol;
③投入Al的烧杯,生成气体________mol;
④投入Cu的烧杯,生成气体________mol;
某烃类化合物A的质谱图表明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4,红外光谱表明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分子中只有一种类型的氢。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中的碳原子是否都处于同一平面?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
(3)在下图中,D1、D2互为同分异构体,E1、E2互为同分异构体。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E2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⑥的反应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将等物质的量的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nC(g) +2D(g),经过5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mol/L,c(A):c(B)=3:5,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
则(1)n=;(2)反应开始前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为mol;
(3)5min时A的转化率是。
X、Y、Z三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之和为16。X、Y、Z三种元素的常见单质在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在适当条件下可发生如图所示变化:已知一个B分子中含有的Z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一个C分子中少一个。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分子的结构式是;
(2)X单质与Z单质可制成新型的化学电源(KOH溶液作电解质溶液),两个电极均由多
孔性炭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则正极通入(填
名称);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3)C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在2 L容器中有3种物质进行反应,X、Y、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反应在t时刻达到平衡(X、Y、Z均为气态)。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反应起始至t时刻,Y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3)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到达t时刻该反应已停止 |
B.在t时刻之前X的消耗速率大于它的生成速率 |
C.在t时刻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
D.在t时刻达到平衡是因为此时反应物总物质的量与生成物总物质的量相等 |
A、B、C、D、E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处于同一周期,C、D、E同处另一周期。C、B可按原子个数比2∶l和1∶1分别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甲和乙。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层多3个。E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D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是。
(2)A、B、C、D、E五种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用元素符号填写)。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发生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是。
(4)简述比较D与E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