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斯大林说:“当我们已经不需要容许某种程度的私人贸易自由的时候,当这种容许只会产生坏结果的时候,当我们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商业组织来调整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而不必依靠私人贸易及其私人流转,不必容许资本主义某种活跃的时候,我们就‘让新经济政策见鬼去’。”这表明斯大林的根本意图是( )
A.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 |
B.强调单一公有制和政府的调控 |
C.排斥市场调节对经济的作用 |
D.维护已经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 |
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该表主要反映近代中国
技木门类 |
西方发明 |
上海 |
重庆 |
铁路 |
1825年 |
1876年 |
1934年 |
电报 |
1835年 |
1871年 |
1886年 |
电话 |
1876年 |
1882年 |
1912年 |
电灯 |
1881年 |
1882年 |
1906年 |
①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②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③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高潮④应用西方科技发明速度明显加快
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罢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他旨在强调,科举制
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
C.禁锢了知识分子思想 | 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谈到李贽时说:“他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材料中的“环境”特指
A.政治上封建君主专制加强 | B.经济上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C.外交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 D.军事上处于被动挨打局面 |
在《士与中国文化》一书中记载“15世纪以来,弃儒就贾是中国社会的普遍的新现象。不但贾人多从士人中来,而且士人也往往出身于商贾家庭。”由此可知
A.重商已成为明清时期社会共识 |
B.经济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变化 |
C.儒家思想在当时失去正统地位 |
D.明清时期商人地位远远高于儒生 |
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 |
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 |
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 |
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