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统计表整理自姜涛与卞修跃所著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损失之初步估计》,该统计表说明( )

| A.抗战以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为主 |
| B.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 |
| C.日本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
| D.中国战场抗击了绝大多数的日军 |
“烟花三月下扬州”,春天正是踏青游玩的好时机。假如你和你的同学穿越时光隧道来到了唐朝时期的扬州,你们会看到或遇到 ( )
| A.大街小巷商店铺席连绵不断,街道两边建有会馆 |
| B.在某一商店,你购买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青花瓷 |
| C.张老板又新购买了几十台织机,机房规模扩大了 |
| D.乘船在运河游玩,品尝当地小吃,欣赏两岸繁华的商业景象 |
明朝湖州市某农户家庭一年的经营状况如下表
| 经营项目 |
数量 |
产量 |
收入(白银) |
| 稻 |
30亩[] |
90石 |
90两 |
| 桑 |
10亩 |
养蚕600个(卖出250个,织绢120匹) |
125两 |
| 家禽 |
58头 |
(略) |
55两 |
从材料最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这是典型的小农经济B.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C.商品经济比较发达 D.湖州地区丝织业较发达
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 B.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
| C.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 D.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
史书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 A.由西域传入 | B.属水力灌溉工具 |
| C.最早出现于江东地区 | D.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
《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
| B.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
| C.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
|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