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 |
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
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 |
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
史学家在评论某位科学家时说,他“已经向人们展示了理性的强大力量,那么已获启蒙的人即可循此途径依靠理性来发现所有的人类制度都应遵循的自然规律”。这位科学家应该是
A.亚里士多德 | B.伽利略 | C.牛顿 | D.爱因斯坦 |
克伦威尔在其施政纲领中说:“护国主为终身职务,与国会共同执掌立法权,与国务会议共同行使行政权……议会的议案必须经过护国主的批准才能生效。”对此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A.此时英国是资产阶级共和国 | B.克伦威尔已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 |
C.克伦威尔已蜕变为封建君主 | D.克伦威尔仍是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
亚里士多德曾对一位学生说:“我们希腊人有个很有趣的谚语:如果你的钱包在你的口袋里,而你的钱又在你的钱包里,那么,你的钱肯定在你的口袋里。”他可能在向这位学生解释
A.伦理学 | B.三段论 | C.中庸之道 | D.唯物论 |
正义与民主是当今社会人们津津乐道的社会话题,在古代西方先哲中,首先完整而系统地探究这一问题的是
A.梭伦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
《理想国》一书中所讨论的重要问题是
A.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 B.什么是人的本质 |
C.自然选择、适者生存 | D.人是万物的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