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为“腐蚀液”。铜被氯化铁溶液腐蚀的离子方程式为。当向盛有氯化铁溶液的烧杯中同时加入铁粉和铜粉,反应结束后,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
A.有铜无铁 | B.有铁无铜 | C.有铁有铜 | D.无铁无铜 |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解释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操作 |
现象 |
解释、结论 |
|
A |
把过量的Fe粉中加入硝酸中充分反应,滴入KSCN溶液 |
溶液呈红色 |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
B |
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溶液变浑浊 |
析出了Na2CO3晶体 |
C |
Al箔插入稀硝酸中 |
无现象 |
Al在硝酸中钝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
D |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 |
试纸变蓝色 |
浓氨水呈碱性 |
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C溶液
A+B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血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序号 |
反应物 |
产物 |
① |
KMnO4 、H2O2 、H2SO4 |
K2SO4 、MnSO4 |
② |
Cl2 、FeBr2 |
FeCl3、FeBr3 |
③ |
MnO4- . |
Cl2 、Mn2+ |
A.第①组反应的其余产物为H2O和 O2
B.第②组反应中Cl2 与 FeBr2的物质的量之比小于或等于1︰2
C.第③组反应中生成1mol Cl2,转移电子2mol
D.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为MnO4- > Cl2 > Fe3+ > Br2
向含Na2CO3、NaAlO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50 mL 1 mol·L-1 HCl溶液,测得溶液中的某几种离子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曲线表示的离子方程式为:AlO2-+H++H2O===Al(OH)3↓ |
B.b和c曲线表示的离子反应是相同的 |
C.M点时,溶液中沉淀的质量为3.9 g |
D.原混合溶液中的CO32-与Al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
铵明矾是分析化学常用基准试剂,其制备过程如下。下列分
析不正确的是
A.过程I反应:![]() |
B.检验溶液B中阴离子的试剂仅需BaCl2溶液 |
C.若省略过程II则铵明矾产率明显减小 |
D.向铵明矾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后观察到:刺激性气体逸出→白色沉淀 |
生成→白色沉淀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