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 |
现象 |
| A |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
| B |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
| C |
在FeCl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
先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
| D |
在空气中久置的铝条放入NaOH溶液中 |
立刻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铝条逐渐变细,铝条逐渐发热 |
在一定温度下,向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充入amolC(g),发生如下可逆反应:2A(g)+B(g)
2C(g) △H <0。达平衡后再向容器中充入 amolC(g),再达平衡后,与原平衡比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 | B. C的转化率增大 |
| C. C的质量分数增大 | D.反应热大于原来的2倍 |
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有反应2A(g)+2B(g)
C(g)+3D(g),现从两条途径分别建立平衡。途径Ⅰ:A、B的起始浓度均为2mol/L;途径Ⅱ:C、D的起始浓度分别为2 mol/L和6mol/L。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B.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混合气的百分组成相同
C.达平衡时,途径Ⅰ的反应速率v(A)小于途径Ⅱ的反应速率v(A)
D.达平衡时,途径Ⅰ所得混合气的密度为途径Ⅱ所得混合气密度的1/2
图中表示外界条件(T、p)的变化对下列反应的影响:L(s)+G(g)
2R(g)△H>0,y 轴表示的是
| A.平衡时,混合气中R的百分含量 | B.G的转化率 |
| C.平衡时,混合气中G的百分含量 | D.L的转化率 |
完全燃烧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放出的热量为Q,为完全吸收生成的CO2,并使之生成正盐Na2CO3,消耗掉0.8mol/L NaOH溶液500mL,则燃烧1mol酒精放出的热量是
| A.0.2Q | B.0.1Q | C.5Q | D.10Q |
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平衡都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
A.2NO2(g) N2O4(g)△H<0 |
B.3O2(g) 2O3(g)△H>0 |
C.H2(g)+I2(g) 2 H I(g)△H<0 |
D.NH4HCO3(s) NH3(g)+H2O(g)+CO2(g)△H>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