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①~⑤表示相关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递质存在于③中,它的释放需要②参与 |
| B.图中①④⑤构成突触,其中④为突触后膜 |
| C.在突触后膜上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
|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
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5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3×105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
| 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和酶等 |
| 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 |
| D.该DNA发生突变,其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
备受关注的“苏丹红事件”敲响了食品安全的警钟,苏丹红Ⅰ号色素是一种人造化学制剂,全球多数国家都禁止将其用于食品生产。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苏丹红Ⅰ号”是一种含有致癌物质的添加剂,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它在人类的肝细胞中显现出可致癌的特征 |
| B.细胞的畸形分化,与癌细胞的产生有直接关系 |
| C.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普遍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苏丹红Ⅰ号”有可能导致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从而使正常细胞发生癌变转化为癌细胞 |
| D.目前医学上常用化学药物强烈地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来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化学药物作用的时期是细胞有丝分裂的后期 |
右图为基因型AaBb的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
| A.可以确定,此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 |
| B.可以确定,此细胞中基因a是由基因A经突变产生 |
| C.可以确定,此细胞可能形成两种精子或一种卵细胞 |
| D.可以确定,此动物体细胞内最多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
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它证明了
| A.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
|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
| C.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
| D.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 |
如图所示为某细胞进行某种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在此变化过程中有可能合成
| A.呼吸酶 | B.胃蛋白酶 | C.性激素 | D.A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