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核电有零排放的环保优势, (1) 。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 (2) ?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 (3) 。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正是在与这种“宿命”抗争的过程中,不因噎废食,不一劳永逸,人类才不断创造着新文明,实现着更加全面自由的发展。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我曾在夏令营见到一个中学生给大家发自己的名片,上面有她的各种头衔和所获荣誉,如学生会副主席、x x报小记者、x x市三好学生、某大赛一等奖等等,她通过这种方式向大家介绍自己,令夏令营的菅员们刮目相看,印象深刻。
材料2:在一所中学的高二年级,笔者对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统计数字显示,被卷入名片交换热旋风的人数比例是相当高的,占30%以上;其中有一个班级,全班48名学生产,居然有17名学生曾与同学交换过名片,占全班人敷的35%以上。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3分)
答:
(2)你对中学生使用名片有何看法?清简述。(4分)
答: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福建日报》近期推出了“百姓亲历”栏目,该栏目下有“聆听历史的回声,触摸时代的脉搏”两句话。同样,中央电视台也推出了“图说天下”栏日,请你按照以上句式,也为这一栏目写两句话。(3分)
答:,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我是一本特别的书,我在全校漂流,我寻找想要读书的新朋友,欢迎您阅读我,也希望您帮助我继续漂流。”一本本贴有如上字样标签的书籍出现在某大学的图书馆内。这些漂流的书籍不同于馆内的其他书籍,不需要借书证也无需交押金,需要者可以随后带走他们。
材料2:某大学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2006级学生钟某率先在校内BBS上发帖征集“漂友”,先后有50多人响应。在此基础上,他成立了漂书协会。上学期举办的试漂活动,图书的返漂率只有30%左右。钟某说:“书都漂出去了,如果没有书的来源,有时真的很担心这项活动能否进行下去。”据该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介绍,漂书书架上经常只剩两三本书,甚至处于无书的状态。
(1)请为材料1介绍的活动写一句宣传标语。
答:
(2)你对材料2多反映出来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述。
答:
根据文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琐气,穷酸气;,,
。
阅读下面语段,在横线上填出与括号内词语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不改变原句意思。(3分)
毕淑敏散文能通过色彩、声音、韵律、特定的语调,以及叙述时空的设计等手法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这种氛围又与精心选择的生活画面、感情的抒发方式等(紧密相连)①,形成一种独特的散文意象。虚实的安排,或泼墨如水,或惜墨如金,浓淡相宜,(相辅相成)②,一如漂亮的山水画。毕淑敏散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准确,生动,优雅,娓娓动听,引人入胜。(独出心裁)③的比喻,精彩如虹的排比,令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朴素直白的叙述,都是别有天地,如鲜花盛开。她的散文在书面语言的运用上更是炉火纯青,自成一家,似有一种贵族气息,表现出独特的美学风范。
答: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