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群密度能够明显影响布氏田鼠的内分泌水平且种群密度高会抑制种群的增长,为确定种群密度是否对高原鼠兔的内分泌和种群数量变化造成同样影响,某研究团队进行了专门研究,获得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数据:
(1)请补充完整实验步骤:
①样地选择:取地形特征和植被类型基本一致的两块样地(距约30km),测得样地1高原鼠兔繁殖初期密度为35只/hm2,样地2则为12只/hm2。
②捕获与检测: ,从其颈部取血4ml进行皮质酮水平的测定。
(2)样地1和样地2的高原鼠兔 (是\不是)同一种群,原因是 。
(3)为实验需要,另增加面积为10 hm2的样地3,在繁殖初期首次捕获高原鼠兔26只,全部做好标记,适当时间间隔后再次捕获到17只,其中2只带有标记,则该样地密度约为 (取整数)。
(4)根据以上研究可得出的结论有 。
甲、乙、丙三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每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花瓣中含有哪种颜色的色素就变现为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色素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来看,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而控制上述三种植物花色性状遗传的。
(2)乙种植物中,基因型为cc的个体不能合成催化前体物质转化为蓝色素的酶,则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中,D基因______(能、不能)正常表达。丙种植株中,E酶的形成离不开f酶的催化,则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中,E基因______(能、不能)正常表达。
(3)基因型为AaBb的甲植株开_____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基因型为CcDd的乙植株开_____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基因型为EeFf的丙植株开_____色花,测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下列两个图回答问题:图一是分泌细胞(甲)分泌的某种物质(①)与靶细胞(乙)结合的示意图;图二为突触结构放大图:
(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甲、乙两种不同细胞的形成是的结果;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乙细胞观察不到染色体的原因是。
(2)分泌细胞的分泌物与靶细胞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
(3)若甲表示胰岛A细胞,则①表示,①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经过的细胞结构依次是。
(4)若分泌细胞为下丘脑细胞,那么靶细胞则为细胞。
(5)如果分泌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靶细胞能否为垂体细胞?。简要说出理由:。
(6)图二所示突触由(填标号)组成,兴奋在此部位传导的方向是,原因是。
(7)图二突触小体内靠近前膜处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小泡内递质的释放需要_________(细胞器)提供能量。小泡内递质的释放与细胞膜的__________有关。
某研究小组以大豆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推知,与P点相比,Q点限制单株光合强度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写出两种)
(2)种植大豆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含量变化如图乙所示。一昼夜内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________。B点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__。
(3)将对称叶片左侧遮光右侧曝光(如周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之间的物质和 能量的转移。在适宜光照下照射12小时后,从左右两侧截取同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a和b(单位:克)。则b与a的差值所代表的是__________。请写出导致叶片左侧遮光部分重量变化的主要反应式______。
(4)在一定的条件下,可用丁图所示装置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根据该图的材料及设置,可以确定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自变量是_________。
将某植物种子置于25℃、黑暗、水分适宜的条件下萌发,每天定时取相同数量的萌发种子,一半直接烘干称重,另一半切取胚乳烘干称重,计算每粒的平均干重,结果如图所示,若只考虑种子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来源于胚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萌发过程中胚乳组织中的淀粉被水解成_________,通过_________作用为种子萌发提供能量。
(2)萌发过程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3)萌发过程中在_________小时之间种子的呼吸速率最大,在该时间段内每粒种子呼吸消耗的平均干重为_________mg。
(4)若保持实验条件不变,120小时后萌发种子的干重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Ⅰ(1)目的基因最终在宿主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_。
(2)组建理想的载体需要对天然的质粒进行改造。下图是天然土壤农杆菌Ti质粒结构示意图(示部分基因及部分限制酶作用位点),据图分析:
①人工改造质粒时,要使抗虫基因能成功表达,还应插入_____________。
②人工改造质粒时,用限制酶Ⅰ处理,其目的是:
第一,去除和破坏质粒上的__________(基因),保证T-DNA进入水稻细胞后不会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
第二,使质粒带有单一限制酶作用位点,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使质粒大小合适,可以提高转化效率等。
③若用限制酶Ⅱ分别切割经过②过程改造的理想质粒和带有抗虫基因的DNA分子,并构成重组Ti质粒。分别在含四环素或卡那霉素的培养基培养已成功导入抗虫基因的水稻胚细胞,观察到的细胞生长情况是__。
Ⅱ.以下是科学家采用不同方法培育良种牛的过程,a~h为操作过程,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试管牛”技术的操作流程是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2)与一般的育种方式相比较,胚胎移植的优势是。
(3)受体母牛必须和供体牛属于同一物种。移植后的胚胎能在受体子宫中存活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
(4)“转基因牛“D培育过程中,常用受精卵作为外源基因的受体细胞,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