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人口年龄构成比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我国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 A.93% | B.23% | C.13% | D.60% |
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仍增加了近1.3亿。因此,我国新世纪人口问题的主要任务是
|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
|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
2010年8月,“中国丹霞”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左图为广东丹霞山地貌景观。图示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右图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左图中岩石的成因类型对应于右图中的
| A.b | B.a | C.e | D.d |
有关左图地貌景观形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形成于比较湿热的气候环境 | B.经历了地壳的升降运动 |
| C.受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 | D.受高温高压变质形成 |
在中高纬度地区东西走向山脉的南北两侧,由于光照时间长短不同,会出现明显的温度差异,即阳坡温度高于阴坡。读某中纬度内陆地区等值线图,其中等值线a>b,回答下题。
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 B.甲、乙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
| C.丙、丁位于北半球的阳坡 | D.丙、丁位于南半球的阳坡 |
图为6月22日与l2月22日地球表面四地正午太阳高度。读图回答。
四地自南向北排列,依次是
| A.丁、乙、甲、丙 | B.乙、丁、丙、甲 |
| C.丁、乙、丙、甲 | D.甲、丙、乙、丁 |
图为四个地点的气候资料,图中各点代表该地月均温及月降水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的气候最可能分布于下列哪个地点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下列哪项叙述最能说明甲地的自然植被的特征
| A.草类为主,连绵成片,树木罕见 |
| B.叶片呈针状,树种单纯,四时常绿,冬不落叶 |
| C.叶片比较大,且薄而柔软,夏季枝叶繁茂,冬季落叶 |
| D.叶片小且硬,树皮较厚,终年常绿 |
某地理学习小组为了深入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与成因,做了各种模拟演示。下图为某理想区域分布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在模拟演示中,当黄赤交角变为0°,如果此时甲地气候类型将不存在。据此推断甲地所在半球及其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地中海气候 |
| B.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
| C.南半球地中海气候 |
| D.南半球温带海洋性气候 |
在模拟演示中,当黄赤交角变为0°,如果此时甲地气候类型依然存在,受该气候影响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最可能是()
| A.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
| B.地中海型农业 |
| C.牧场畜牧业 |
| D.水田农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