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大气层热力作用示意图,箭头①代表的是( )
A.大气的吸收作用 | B.大气的散射作用 |
C.地面的吸收作用 | D.大气的反射作用 |
该表为当85°N刚好有极昼的一天,北半球甲、乙、丙三地测1米高的物体影子,测得一天中影长最短时的北京时间及影长,据此回答问题。
甲 |
乙 |
丙 |
|
影长最短时间(北京时间) |
12:40 |
18:00 |
2:00 |
影长(米) |
0.27 |
1.43 |
0.58 |
甲、乙、丙三地东西方向的正确叙述()
A.甲在乙偏东方,乙在丙的偏东方 |
B.甲在乙偏西方,丙在乙偏西方 |
C.乙在丙偏东方,乙在甲偏东方 |
D.丙在甲偏西方,丙在乙偏西方 |
关于此日正确的叙述()
A.昼长从长到短排列:乙、丙、甲 |
B.正午太阳高度从高到低排列:丙、甲、乙 |
C.日出时间从早到晚排列:丙、乙、甲 |
D.在北京的偏东方的是甲、乙 |
该图为某纬线圈,其纬度数为φ°,该纬线圈内为某日极昼分布的范围,中心为极点,此时非阴影部分日期为D日。读图回答问题。此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A.北纬(90-φ)° | B.南纬(90-φ)° |
C.北纬(23.5-φ)° | D.南纬(23.5-φ)° |
此时北京时间为()
A.(D-1)日9时 | B.(D-1)日3时 |
C.(D+1)日9时 | D.(D+1)日3时 |
若φ<69,则此时我国南极中山科考站(69°S,75°E)太阳高度为()
A.(90-φ)° | B.(69-φ)° | C.(23.5-φ)° | D.(75-φ)° |
读某海岛等高线图,回答问题。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太阳辐射最少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关于该岛的正确叙述是()
A.该岛附近有寒流流过 |
B.该岛上的河流自南向北流 |
C.该岛位于印度洋中 |
D.《京都议定书》的实施与否与该岛关系不大 |
当太阳直射①地时,我国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A.沙尘暴 | B.台风 | C.洪涝 | D.寒潮 |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7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问题。“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
A.水平错断 | B.褶皱凹陷 | C.断裂陷落 | D.水平张裂 |
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
该图是“云贵高原形成与发育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云贵高原的形成发育过程中( )
A.内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
B.外力作用为主导因素 |
C.内外力共同作用,不同时期,内外力都有可能成为主导因素 |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