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状态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读右图,分析1月日均最高温与日均最低温差值大于7月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高度 | B.昼夜长短 | C.河流流向 | D.天气状况 |
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乌龙茶生长于多云雾环境,甲地是我国乌龙茶主要产地。读左图分析甲
地盛产乌龙茶主要自然区位因素为
| A.光照 | B.地形 | C.土壤 | D.热量 |
该区域名优茶品种多但以原料出售为主,本地品牌企业少,60%以上的茶叶由茶农个体生产
经营。未来该地乌龙茶发展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
| A.降低集约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 |
| B.茶农之间加强合作,进一步提高个体经营比重 |
| C.生产初级产品为主,提高附加值 |
| D.加强宣传,强化品牌意识,扩大市场占有比例 |
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每年都有几个月被厚厚的冰层覆盖,春天一到,湖面开始缓慢的融冰过程。在贝加尔湖佩夏纳亚湾距离湖面100~200米的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这些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的从根下穿行,当地人称之为“高跷树”。图为某年5月贝加尔湖遥感影像。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贝加尔湖北部和西南端湖冰消融时间比中南部晚,其原因是()
| A.北部和西南端周边地势高 |
| B.北部和西南端受冷高压影响时间长 |
| C.北部湖面狭窄,西南端湖面风速小 |
| D.北部纬度高,西南端湖水较浅 |
“高跷树”根部裸露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
| 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
|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
|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
2014春运客流量超36亿人次。拥挤、抢票、旅途、思乡……是这场人口大迁移的关键词。人流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与中部地区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小题。据20l4年1月26日(农历腊月26)上午l0点的百度数据,在迁入成都的l000个人中,来自北京的占了249个。从成都迁出的l000个人,到北京的就有329个。数据表明这一时段从成都迁出的人口较迁入成都的人口还多了近l00人。专家称之为“逆向春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轻人中独生子女比例升高,子女接双方父母赴京过节 |
| B.北京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 |
| C.我国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春节在家过年习俗逐渐淡化 |
| D.我国成都至北京的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
春运问题反映出我国城市化严重滞后。解决我国春运难的根本措施应该是()
| A.加快交通建设,特别是高铁的建设 |
| B.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人口的城市化,使更多的农民工有条件在城市居住 |
| C.加大商品房的建设,特别是特大城市的商品房建设 |
| D.延长春节假期,错开放假时问 |
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区人口数据统计图,近年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5%左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该省人口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出生率低、死亡率低 |
| B.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
| C.人口密度十年大幅减小 |
| D.城市人口数量十年增长50%以上 |
该省十年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利工程移民增多 |
| B.劳务输出数量增加 |
| C.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
| 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下列小题。
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
|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
|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
|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
|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
|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
|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
风电占丹麦总发电量的20%,萨姆斯小岛是丹麦的新能源样板区,岛上能源自给自足。几乎实现“碳的零排放”。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丹麦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因为该地区()
| A.飓风频繁登陆 | B.极地东风强盛 |
| C.季风环流旺盛 | D.盛行西风强盛 |
与萨姆斯小岛新能源样板区相比,我国西北地区发展新能源的劣势是()
| A.风力资源匮乏 | B.土地资源短缺 |
| C.劳动力资源短缺 | D.科技水平较低 |
影响丹麦农业区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光热 | B.水源 | C.洋流 | D.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