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
|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
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
| A.上海市 | B.江苏省 | C.内蒙古自治区 | D.四川省 |
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目前已变成“杂基鱼塘”,基面改种蔬菜、花卉、水果,大量的农田变成了果园、花卉基地、无公害蔬菜基地、特种禽畜渔业养殖场。据此回答下列题。影响该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的自然区位因素()
| A.地形和土壤 | B.水源和土壤 |
| C.水源和气候 | D.地形和气候 |
珠江三角洲传统“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业技术改进 | B.劳动力的转移 |
| C.市场需求的变化 | D.国家政策的改变 |
我国近年来积极采取包括发展新能源在内的措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木薯是喜高温、不耐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木薯约7.5吨。图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分布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以下题。
图中所示区域最适宜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A.甲 | B.乙 |
| C.丙 | D.丁 |
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A.节约土地资源 | B.原料有可再生性 |
| C.减少原料运输量 |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
该区域地势总体特征是()
| A.西北高东南低 | B.东高西低 |
| C.中间高四周低 | D.南高北低 |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区略图,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下列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位于亚欧板块 |
| B.乙地有世界“雨极”之称 |
| C.丙国洪涝频繁,主要与当地的季风气候有关 |
| D.图中丁附近的河流水运发达 |
丁所在的省区种植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
①位于第三级阶梯上,地势低平 ②热量条件相对充足
③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④土壤相对肥沃,水源充足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下表为四种农作物产销资料,假如该地区是一个地势平坦的平原,可种植花卉、蔬菜、稻米和甘蔗等四种农作物,其产品全部提供某一市场消费,且地价相同,回答下列小题。
| 作物 项目 |
花卉 |
蔬菜 |
稻米 |
甘蔗 |
| 市场价格(元/千克) |
5 |
3 |
2 |
1 |
| 生产成本(元/千克) |
2.5 |
2 |
0.8 |
0.4 |
| 运费率(元/千克/千米) |
0.5 |
0.3 |
0.01 |
0.01 |
| 单位面积产量(千克) |
20 |
15 |
4 |
10 |
这一地区可能是我国的()
| A.三江平原 | B.华北平原 |
| C.太湖平原 | D.珠江三角洲 |
根据该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如果土地距离城市(消费市场)为1千米,则从经济效益看,以下作物中最适宜种植的两种是()
| A.水稻、甘蔗 | B.花卉、蔬菜 |
| C.花卉、甘蔗 | D.蔬菜、甘蔗 |
自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温州的一些瓜农到海南岛承包土地,种植西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他们每年8月底到海南岛种西瓜,次年5月中旬返回温州。据此完成下列问题。温州瓜农选择在海南岛种植西瓜,是因为海南岛()
| A.西瓜品种优 | B.种植成本低 |
| C.种植利润高 | D.市场需求大 |
温州瓜农每年5~8月离开海南岛,主要原因是此期间()
| A.温州正值农忙季节 | B.海南岛不宜种植西瓜 |
| C.瓜地休耕以恢复肥力 | D.海南岛西瓜竞争力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