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1.27%。结合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快速提升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业播种面积的减少 | B.人口总量的不断增长 |
| C.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 D.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吸引 |
表格数据所代表的省(市、区)最可能是( )
| A.上海市 | B.江苏省 | C.内蒙古自治区 | D.四川省 |
下表是X、Y地全年降水量、实际蒸发量和可能蒸发量各月数据表,完成下列各题。
|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总数 |
|
| X |
降水量 |
12 |
14 |
13 |
6 |
9 |
2 |
8 |
16 |
20 |
12 |
11 |
10 |
133 |
| 实际蒸发量 |
12 |
14 |
13 |
6 |
9 |
2 |
8 |
16 |
20 |
12 |
11 |
10 |
133 |
|
| 可能蒸发量 |
13 |
25 |
48 |
86 |
137 |
190 |
212 |
194 |
152 |
84 |
46 |
20 |
1207 |
|
| Y |
降水量 |
5 |
5 |
5 |
3 |
10 |
20 |
28 |
29 |
18 |
8 |
8 |
8 |
147 |
| 实际蒸发量 |
0 |
0 |
0 |
2 |
8 |
22 |
20 |
6 |
1 |
0 |
0 |
0 |
59 |
|
| 可能蒸发量 |
0 |
0 |
0 |
2 |
8 |
22 |
20 |
6 |
1 |
0 |
0 |
0 |
59 |
Y地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 | B.温带沙漠气候 |
| C.极地气候 | D.季风气候 |
X地最可能分布在()
| A.南部非洲地区 | B.澳大利亚 |
| C.中亚地区 | D.东南亚地区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等盐度线自近岸向远洋变化的趋势是()
| A.增大 | B.减小 |
| C.先增大后减小 | D.先减小后增大 |
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较多 | B.受季风气候影响,气候湿润 |
| C.冰雪融化量大,对海水有稀释作用 | D.近岸受河川径流的影响,盐度较低 |
读某区域等降水量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示区域位于()
| A.非洲西海岸 | B.北美洲西海岸 |
| C.南美洲西海岸 | D.欧洲西海岸 |
图中B处等降水量线向北凸的原因是()
| A.地形影响 | B.暖流经过 |
| C.寒流经过 | D.低压控制 |
关于图中A处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有()
| A.A处降水小于3000毫米 | B.A处降水与低压控制有关 |
| C.A处降水主要为地形雨 | D.A处降水一般集中于夏季 |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如果由图中甲山峰至乙山峰绘制一幅地形剖面图,其中最低处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 A.391米 | B.275米 | C.249米 | D.250米 |
图中村落与最高山峰的气温差可能是()
| A.2℃ | B.2.5℃ | C.2.3℃ | D.3℃ |
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 A.地广人稀 | B.土壤肥沃 | C.自然灾害少 | D.植物生长速度快 |
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情况图,回答下列各题。
该地位于()
| A.南半球温带地区 | 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 |
| C.0°~23°26′N之间 | D.0°~23°26′S之间 |
图中P点表示的这一天()
| A.太阳直射点南回归线 | B.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
| C.太阳直射赤道 | D.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
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Q点这一天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