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把脉中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明确了2015年宏观调控的新指南——要“喷灌”、“滴灌”,不搞“大水漫灌”。从财政角度看,这意味着
①财政对特定对象扶持力度的加大
②财政收入的小幅减少
③财政作用的更好发挥
④紧缩性财政政策的实施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把每年3月28日设为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1959年3月28日,西藏揭开了民主改革,实行社会主义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序幕。历史证明,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2010年是《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实施26周年,《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它正确规定了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民族自治地方等同于一般地方行政区域 |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
C.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的特别行政区 |
D.民族自治地方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行使法律赋予的自治权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乌鲁木齐“7·5”事件是一起严重暴力犯罪,给这片土地上的各族人民都带来了灾难,其煽动者的目的,就是要破坏民族团结、阻挠新疆发展、危害祖国统一。要挫败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图谋,就必须高举各民族大团结旗帜,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决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和分裂活动,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这表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 )
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
B.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
C.促进民族自治地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
D.促进民族平等 |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这表现在( )
①历史上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③长期斗争中各民族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④我国的民族差别已经消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0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3周年,这是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它开创了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建立了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坚持民族平等 |
B.民族独立 |
C.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 |
D.各民族各自当家作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