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克利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某人的得票超过6 000,他将被判在国外流放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也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决策的方式是( )
| A.《十二铜表法》 | B.“陶片放逐法” |
| C.《雅典公民法》 | D.《公民大会法》 |
李时岳指出:“事态表明,辛亥革命前,在全国性统一的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内部,实际上是山头林立的。各个山头有各自活动的地盘,有各自联系的群众。”这主要表明()
| A.中国同盟会的内部派系复杂 |
| B.中国同盟会对会员的束缚较少 |
| C.中国同盟会是一个民主政党 |
| D.三民主义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
“皆太祖已降,勋著当世,位尽王公,灼然可知者,且下司州、吏部,勿充猥言,一同四姓。”“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材料中说明()
| A.当时南北方经济交往非常自由 |
| B.北方少数民族农业生产封建化的趋势 |
| C.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
| D.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 |
刻书,是用雕版印刷术印制的书籍的通称,按分类有官刻和私刻之分。下图是据有关资料绘制的宋代安徽地区皖版刻书分布示意图。它反映了此时安徽地区()
| A.刻书数量处全国领先水平 | B.民间私刻书种类超过官方 |
| C.南北方文化发展不均衡性 | D.文化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 |
“上善若水”的意思是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利导万物而不与之争,处守于众人所不愿处的低下处。与“上善若水”意思相符的是( )
|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
| B.“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
|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
| D.“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
近年来,不同学者从地方到全国的研究都证明,如果考虑到家族与姻亲关系,明清以来科举的真正获益者可能不过三百个左右的大家族,而且还高度集中在江南、直隶等少数地区。以下各项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宗族社会与科举考试有必然联系
B科举制度与社会阶层的流动无关
C经济状况与科举制度必然联系性
D世家大族否定科举制的垄断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