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半殖民地”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政治上被帝国主义占领 |
| B.丧失了部分主权,形式上保留了自己的政府 |
| C.丧失了全部的主权,保留了封建主义 |
| D.既保留了封建主义,又产生了资本主义 |
清人戴震说过:“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批判了清政府采用残酷的刑罚 |
| B.批判了宋明理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压抑、扼杀 |
| C.认为违背理学观点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
| D.认为宋明理学有利于维护清朝的统治 |
有人将“心”与“物”比喻为“理”的两个儿子,一个在家,一个在外。“心”是“理”在家里的儿子,“物”是在外的儿子,“物”虽在外,也不能说不是“理”的儿子。与这一思想一致的是
| A.心外无物 | B.理是世界本原 |
| C.无为而治 | D.仁者爱人 |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地位发生严重动摇,直接原因是
| A.儒学的“大一统”观念已经不再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 |
| B.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 |
| C.儒学放弃了自己“仁”“礼”等基本主张 |
| D.魏晋南北朝的统治者都是佛教信徒 |
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 A.②④ | B.①②④ | C.①③ | D.①②③ |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这此,他向汉武帝提出:
| A.天人感应学说 | B.君权神授学说 |
| C.独尊儒术建议 | D.崇尚法制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