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在评论鸦片战争时说,“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指固守旧制度的清政府 |
B.“贱买贵卖的特权”说明英国侵华与鸦片无关 |
C.“对联式悲歌”是指中英两国在战争中两败俱伤 |
D.“最现代的社会的代表”体现出人类的正义和道德 |
有学者这样描写前苏联一位领导人“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材料所描写的应是
A.斯大林 | B.赫鲁晓夫 | C.勃列日涅夫 | D.戈尔巴乔夫 |
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徙 |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 D.近![]() |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
《剑桥中华民国史》载,(辛亥)革命后10年,在(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就开足马力......但是这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进步,更多地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经济奇迹,而较少地受惠于一场早已被军人接管了的革命。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辛亥革命促进了20世纪20年代初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长足发展 |
B.“一战”是造成“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很高 |
D.辛![]() |
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 |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 |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 |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