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名称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德意志帝国宪法》 |
《权利法案》 |
| 颁布时间 |
1787年颁布 |
1870年颁布 |
1689年 |
| 制定机构 |
国会制定 |
议会制定 |
议会制定 |
| 特点 |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
体现了王权至上的原则 |
| 评价 |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
推动了德意志统一的完成 |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点 D.评价
“儒学之盛,古称邹鲁,今在闽越。……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天下,关陇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对材料主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关中地区已经失去作为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
| B.经济和文化重心整体上呈现南移的重要趋势 |
| C.文化重心的不断南移带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
| D.经济重心南移主要得益南方优越的地理环境 |
中国近代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推动中国革命不断发展进步。根据下表中无产阶级队伍人数的变化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阶段 |
第一阶段 |
第二阶段 |
第三阶段 |
| 时间 |
1842——1894年 |
1895——1911 |
1912——1919(五四运动前) |
| 人数 |
10万 |
60万 |
200万 |
A.第一阶段无产阶级主要分布在洋务企业里
B.第二阶段无产阶级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
C.第三阶段无产阶级已经以马克斯主义为指导
D.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促使中国革命即将转型
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
| 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
| 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
| 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 A.① ② | B.③ ④ | C.① ③ | D.② ④ |
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
|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
| C.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
| D.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