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黄埔军校第三至六期入学人数与毕业人数的情况表。其中,第五期毕业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期别 |
时间 |
入学人数 |
毕业人数 |
第三期 |
1924.10—1926.1 |
1300 |
1233 |
第四期 |
1926.3—1926.10 |
2680 |
2654 |
第五期 |
1926.11—1927.8 |
3300 |
2418 |
第六期 |
1927.10—1929.5 |
4400 |
3970 |
①国内战争 ②政治分裂 ③外敌入侵 ④经济停滞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英文版《南京条约》第十款的直译为:“中国皇帝陛下同意在所有通商口岸制定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出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该则例将公开颁布。”这一条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
A.使清朝在广州的通商旧制得以延续 |
B.为中英平等经济交往奠定基础 |
C.为英国干涉中国关税主权埋下伏笔 |
D.使中国完全丧失了海关管理权 |
下表是明代三个时期江苏吴江县市镇数量的变化情况。对出现该变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经济中心地位使吴江县集市增多 |
B.政府经济政策调整促进了市镇发展 |
C.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江南城市的发展 |
D.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镇的繁荣 |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说明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是
A.深受外部的影响 | B.有继承地发展 |
C.艰巨曲折地发展 | D.在沉沦中上升 |
1962年,在中央七千人大会上,有国家机关人员说:“(当时)在党内出现了四不讲现象:报上没发表的不讲,中央没讲的不讲,文件没规定的不讲,顶头上司没讲的不讲。”这表明该时期
A.党内民主制度遭到践踏 | B.民主言论受制于“左”倾思想 |
C.党内思想具有高度凝聚力 | D.党内右倾思想发展扩大化 |